微信
二维码
2284850003@qq.com
  • 青铜血脉

    青铜血脉

    2025年06月13日 作者 天元子 119 0

    青铜血脉天元子/文青铜饕餮纹咬住千年月光 铸进甲骨文的裂痕 星火灼穿九鼎 照亮编钟的暗伤 神农氏的稻穗沉入陶罐 刀剑与焦尾琴在烽烟里媾和 仓颉的字刺穿液态的时间 裂变出新的星空 河图洛书在掌纹深处复活 当玉琮穿越三星堆的迷雾 华夏的血 正在青铜鼎上沸腾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国学智慧:说话就是重要的修行

    国学智慧:说话就是重要的修行

    2025年06月10日 作者 清风明月 84 0

   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,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,一个骂道:“你没有天理!”一个反驳道:“你没有良心!”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:“你们听,他们在讲道。”学生说:“老师,他们是在吵架。”用天理、良心要求别人,是在骂人;若用来要求自己,则是在讲道。与人相处,“讲话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,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。是非常因讲者、听者、第三者无心的搬弄而恶性循环。大家都知道,是非止于智者。彼此能聚在一起,不要为逞一时口舌之快,而破坏掉这份难得的因缘。语言是沟通感情、传达思想的工具,但不得体的言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儒家中庸精神寓于中国茶道之中

    儒家中庸精神寓于中国茶道之中

    2025年06月09日 作者 清风明月 120 0

    儒家中庸精神寓于中国茶道之中中国茶道,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的精神,并寓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。以孔、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,在大力宣扬“仁”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,强调“仁”的实行要以“礼”为规范,提倡德治和教化,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。并有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的治国理念。这些思想,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,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,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、华裔、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百家姓

    百家姓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上善若水 97 0

    百家姓赵钱孙李  周吴郑王  冯陈褚卫  蒋沈韩杨朱秦尤许  何吕施张  孔曹严华  金魏陶姜戚谢邹喻  柏水窦章  云苏潘葛  奚范彭郎鲁韦昌马  苗凤花方  俞任袁柳  丰鲍史唐费廉岑薛  雷贺倪汤 &nb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三字经

    三字经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上善若水 78 0

    三字经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窦燕山,有义方。教五子,名俱扬。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香九龄,能温席。孝于亲,所当执。融四岁,能让梨。弟于长,宜先知。首孝悌,次见闻。知某数,识某文。一而十,十而百。百而千,千而万。三才者,天地人。三光者,日月星。三纲者,君臣义。父子亲,夫妇顺。曰春夏,曰秋冬。此四时,运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
   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一叶知秋 94 0

   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苏轼/唐代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满江红·写怀

    满江红·写怀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一叶知秋 96 0

    满江红·写怀岳父/宋代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 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

    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一叶知秋 89 0

    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李之仪/北宋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 此水几时休,此恨何时已。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

    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一叶知秋 85 0

    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/宋代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。 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

  • 国学智慧:"尽心知性"与自我拯救

    国学智慧:"尽心知性"与自我拯救

    2025年06月05日 作者 清风明月 87 0

    《孟子·尽心上》曰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;知其性者,则知天矣。”由“尽心”而“知性”,再到“知天”,这个顺序很耐人寻味。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,“天”乃人之为人的根据,它落实到人便表征为人性。人们只有返回到自己的内心,通过自我觉解和觉悟,方能体认并把握住这个人性。这是人的道德人格自我成就的基本理路。儒家讲“尽心知性”,佛家禅宗则讲“明心见性”。说法虽有异,其道理一也,它们都是强调扩充人的本己之性理。人生在世,不可能不遇到各式各样的诱惑和干扰。这正是传统文化之所以教育人们为什么...

    继续阅读 →